创业板改革的更大价值显然不是为了中概股回归。
适道商业018篇

01
出现一家“房地产业”


02
来自“注册制”的共鸣
科创板: 强调“科技”,定位于服务“硬科技”类企业,重点支持六大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。根据科创板审核实践,拟上市企业科创属性、是否符合科创板定位是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。而且科创板还增设了“研发投入”“技术”“现金流”等非盈利指标,非盈利公司如果满足“市值+研发投入+(收入)”的条件,也可以申请在科创板上市,而创业板未设置此类指标;
创业板: 强调“创新”,而且门槛更高一些,就非盈利指标而言,创业板仅设置一套“市值+收入”指标,且要求企业市值达到50亿元标准,且最近一年收入大于等于3亿元,高于科创板30亿元市值门槛。从这个角度来看,创业板可能更适合“软科技”,也就是能实现高增长但偏传统行业的企业试点注册制。

03
中概股:回港还是回A?



04
写在最后
原创文章,作者:适道商业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shidao.biz/phenomenon/413.html